• 您好,欢迎来到环保设备网
二维码 |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资讯 > 电子信息 > 新闻正文

电视面板跌幅放缓,回暖期或在Q4以后,如何抓住这段时间实现转型?

  日期:2022-07-07 20:40:01  浏览量:189   移动端
导读:市场调研机构TrendForce最新报告指出,市面上几乎所有尺寸的电视面板都已经跌破现金成本。随着面板生产商陆续进行产能调控,电视

市场调研机构TrendForce最新报告指出,市面上几乎所有尺寸的电视面板都已经跌破现金成本。随着面板生产商陆续进行产能调控,电视品牌降低订单需求,电视面板的跌幅明显收敛,部分尺寸的报价止跌。



32英寸面板仍有部分新兴市场需求做支撑,加上其价格也是最低的,跌势已不再明显了。50英寸面板则是最早跌破现金成本,如今率先止跌持平。43英寸、55英寸预计还会下跌1~2美元,但很快也会停止跌势。



大尺寸电视面板由于客户的采购量减少,面板生产商仍有一定的库存压力,跌幅还比较大。65英寸面板预计下跌5~7美元、75英寸预计下跌10~12美元,但也无法持续太久了。从去年7月份开始,液晶面板停止长达一年多的涨势,出现全面暴跌的情况,如今这种跌势也维持了整整一年,估计面板生产商也吃不消,早早做好了各种收紧应对措施。



电视机面板价格跌不动了,是否意味着又要开始涨价,对电视机的价格又有什么影响呢?面板的价格跌至谷底,如果市场需求及厂商订单没有太大的变更,这样的报价应该能持续一段时间。但如果市场需求突然强烈,面板生产商肯定会趁机提高报价,至少会高于成本价,有利润才有干劲和赚头。




面板降价对电视机价格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过程中还增加了很多生产、运输、研发成本。所以,电视机的价格并不一定会随着面板降价而降价。如今,电视面板的跌幅收窄甚至止跌,电视机就更不可能降价了,品牌方肯定要预留一定的利润空间。



何时止跌回暖?



“当前面板市场相对低迷是行业周期与宏观环境变化叠加作用所致。”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板市场景气度在2021年上半年,受益于远程办公和稳定的国内经济环境等达到了相对峰值状态,面板价格一度涨至高位区间。而自2021下半年以来,线上宅经济刺激的逐步消退和终端品牌的成本消减诉求等因素共同带动面板价格逐渐回落。



在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看来,当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仍呈现持续上涨态势,上游产业链供应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进而推高面板生产成本,为应对面板价格后续可能下跌的预期,减少面板产量计划已成为企业的共同选择,面板企业或将处于销量越高亏损越大的局面。



在沪深交易互动平台上,面板龙头京东方回复投资者称,受全球范围内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目前终端需求阶段性走低,产品价格承压。公司将根据客户动态需求进行生产经营。



盘和林认为,上市公司发展消费电子产业的关键在于软件应用,推动新的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才是驱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面板公司可以在存量优化上做突破,比如进行技术攻关,尝试进入OLED柔性屏等领域。



部分上市公司致力于发展高端路线,通过系统性及持续性优化提升软、硬件综合能力。海信视像表示,公司产业研发矩阵实现了覆盖8K智慧显示终端、8K激光显示方案、8K专业显示器以及8K显示芯片核心器件的纵深化、生态化布局,为公司“大屏+超高清”的中长期高端化战略保驾护航。



陈雳表示,面板产业主要受益于高清智能显示需求的增长,其发展趋势伴随各类人工智能、超清显示等新兴科技产品迭代而具有相对较高的可持续增长性,不应对面板产业产生过度悲观预期,预计今年第四季度以后,产业将重入增长赛道。




产能过剩时代新转型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大陆宣布投建的LCD/AMOLED面板产线已增至60余条,总投资金额超过1万亿元。



从产品结构看,TV始终占据LCD面板产能面积的70%以上,是绝对主导;包括显示器、笔记本、平板电脑在内的IT占比在20%左右;中小尺寸占比稳定在8%。



在眼下的面板行业收缩期,TV面板盈利压力最大,主要尺寸TV面板价格都在成本以下,IT面板稍好,只有部分产品价格低于成本。



在近期财报中,TCL指出目前大尺寸产品的需求出现显著下滑,公司未来将通过提质增效对冲风险。



其中,小尺寸业务将加速产能释放,提升良率以持续的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力,中尺寸业务则将更聚焦高端市场。TCL华星表示将利用其独立开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VA技术拓宽高端产品市场,该技术对比度更高,响应时间更快。



TCL华星高管高翔称:“确实今年市场状况有一些下行,但在我看来这个时候恰是产品升级、结构化调整的好机会。”



新的迭代周期,国内企业除了调整已有业务的产品结构,也需要找到新的产品优势。



2021年,京东提出了“1+4+N”发展架构:“1”为显示器件;“4”是指在物联网转型过程中布局的物联网创新业务、传感器及解决方案、MLED及智慧医工4条主战线。这些延伸出来的业务场景基本还是基于公司目前在LCD领域的优势。



近期的种种迹象表明,虽然LCD还是当前市场的主力军,但LCD面板供需关系的周期变化已经走向衰退,在新的迭代期,OLED或是未来主要增长点之一。



2015年左右,随着内地企业的强势崛起,三星逐步发起了LCD业务,转而全力投入OLED相关的研发,并取得了明显的技术优势。在三星的引领下,中高端现在基本都采用了OLED屏幕或者从属于OLED技术的柔性AMOLED屏幕。



2021年,京东方OLED出货量约6000万片,同比增长近60%。Omdia预测,2022年,京东方OLED面板有望实现1亿片出货量,中国企业在OLED市场的份额会增加到27%,三星则会从77%降到65%。




京东方在财报会议上表示,柔性AMOLED业务是未来公司业绩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京东方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公司现有三条柔性OLED面板生产线,其中位于重庆的生产线还处于初期产品验证爬坡过程中。OLED投入巨大,目前公司成本控制与竞争对手仍有明显差距,业务实现盈利在当前来讲是非常有难度的。



有报道称,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在2020年开始参与Galaxy A73的开发工作,并进入了三星的供应链。今年,三星计划从京东方和华星光电采购350万块和300万块OLED面板。如果能抓住此次机会,两家企业或将在OLED的发展周期占得一个好位置。



此外,深天马A的AMOLED面板产能在国内位居第二,在中小尺寸面板领域较为领先,有后来居上的潜力。



不过,近期市场的萎靡销量很可能成为发展的掣肘因素。如果不能扩大市场需求,三星也存在“**单”的可能性。此外,三星目前在OLED领域有着无可撼动的龙头地位,很可能会用规模优势对国内后来者形成挤压,合作不一定意味着发展。



面板行业的技术迭代非常快,后起之秀们也在虎视眈眈。业内普遍认为,当显示屏幕在异型、透明度和续航上获得突破,将会进入新的产业周期,迎来下一代爆发式应用增长点,多家面向未来的独角兽正在发力。



京东方前董事长王东升曾提出了一条面板行业发展论:每36个月,标准显示产品价格下降约50%,若要生存下去,产品性能和有效技术保有量必须提升一倍以上。



目前,LCD产品已经遍布各行各业,其价格也几乎已经触底。从性价比角度来说,LCD对OLED还能形成足够的优势,京东方和华星在最近3—5年还能保持现有的位置。



但若是以“王氏定理”推论,三年之后的行业风向必然已经变天,LCD的规模优势将逐步散去,要是没能跟上新技术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就有可能步日本企业的后尘,被竞争对手甩下。毕竟国内企业产能在全球占比从不足15%走到70%也不过用了14年,这是一个很残酷的行业,没有进步就意味着退步。

本文链接:http://www.fyepb.cn/news/details/222506.html 免责声明:此条信息由编辑或作者发布在环保设备网站,内容中涉及的所有法律责任由此商家承担,请自行识别内容真实性!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今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