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环保设备网
二维码 |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国内热点 > 新闻正文

北京暴雨来势汹汹,北京太庙上演龙吐水景观

  日期:2022-06-04 20:44:09  浏览量:162   移动端
导读:据北京市气象台12日9时发布的天气预报:今天早晨到白天阴有大雨到暴雨(伴有雷电),东风五级左右,阵风八九级,最高气温27℃;


据北京市气象台12日9时发布的天气预报:今天早晨到白天阴有大雨到暴雨(伴有雷电),东风五级左右,阵风八九级,最高气温27℃;夜间阴有小到中雨,伴有雷电,东风四五级转南风二三级,最低气温22℃。



目前本市处于雷电黄色、暴雨黄色、大风黄色预警信号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山洪灾害风险预警中。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高,市民外出请雨具随身,远离低洼地段,注意交通安全,加强防范。




全市最大降雨量在房山,河流涨水、波涛汹涌



这场雨有多大?据气象部门统计,据气象部门统计,从11日18时至12日10时,全市平均降雨量71.7毫米,城区平均87.1毫米,西南95.5毫米,东南62.9毫米,西北62.1毫米,东北52.4毫米;城区最大海淀翠湖湿地117.0毫米,全市最大房山北窖155.1毫米。



北京晚报(ID:wxbjwb)通讯员王女士12日上午在房山南窖乡拍摄的视频显示,河流里波涛汹涌,水流速度很快。“这条河在之前几乎就是干涸的状态,这次雨一来,山里的、街道上的水都往河里排,水面也跟着涨起来了。”王女士说。



每逢大雨,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地基都会出现“九龙吐水”景观。其实这是一种排水系统,在天坛、太庙等地也有。7月12日暴雨降临北京,却恰逢故宫闭馆。跟着我们的镜头,来看太庙的“龙吐水”吧↓↓↓



今天降雨遇上早高峰,这也给上班、出行的朋友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大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全市做好打持久战准备



今天全市各区均出现超过50毫米的暴雨,房山、门头沟、昌平、海淀、石景山、延庆、怀柔出现6级以上大风,阵风9级左右。




按照市防汛办部署,气象部门继续密切监测滚动会商,及时通报。全市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降雨仍在持续,各单位、各部门要做好充分准备。相关部门将重点做好早高峰应对工作,强化力量调配,加强积水处理,确保早高峰道路畅通。同时,及时解决群众身边涉水涉汛问题。




预计今天白天,本市仍有明显降雨,局地雨强较大,雨量可达大雨到暴雨,傍晚减弱,夜间趋于结束。全市累计降雨量25~50毫米,西部和北部地区30~50毫米,个别点可达50~80毫米,最大小时雨强可达30毫米。此外,今天白天大部分地区风力4级左右,阵风可达7~8级。



截至上午7时全市涉汛警情32起,以抽水排涝为主



记者7月12日上午从市消防救援总队获悉,7月11日18时至7月12日7时,总队119指挥中心共接涉汛警情32起。



从地区分布看:朝阳区11起,海淀区6起,房山区、昌平区各4起,通州区2起,东城区、西城区、大兴区、顺义区、密云区各1起。从警情类型看:抽水排涝30起,山岳救援、水域救援各1起。



全力应对暴雨侵袭,怀柔转移山区群众上千人



为应对降雨容易引发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怀柔区于11日提前转移了山区群众上千人。



记者了解到,针对此轮强降雨天气,北京市怀柔区对全区受山洪泥石流威胁涉及的54个行政村545户共1458人进行了转移安置。同时对怀柔区71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54个泥石流易发区险村,以及有人居住的山洪泥石流沟道、水库、塘坝等防汛重点部位提前布控。



怀柔区共出动巡查人员1658人,应急值守4766人,抢险队伍7433人,巡查车辆401辆。



北京太庙上演龙吐水景观



每逢大雨,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地基都会出现“九龙吐水”景观,引得游客纷纷打卡拍照。其实,这是一种排水系统,在天坛、太庙等地也有。7月12日,暴雨如约降临北京,却恰逢故宫闭馆。就跟着我们的镜头,去看看太庙的“龙吐水”吧。



“九龙吐水”奇观是怎么形成的?



京城暴雨再一次使故宫呈现“九龙吐水”奇观!这奇观从故宫建成后就存在了,而且不止“九龙吐水”,还有“千龙吐水”!



去故宫游览时,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在故宫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的台基底部,每根柱子下都伸出一个雕刻精美的石龙头,它又被称作“螭首或角兽”,而且它是中空的。雨水就是从这些中空的圆孔中流出的,看上去就像是龙在吐水。



这三大殿一共有多少只龙头呢?1142只!所以,称为“千龙吐水”一点都不夸张,还比实际少了一些。



这些吐水的龙头当然是故宫开建时就设计好了用来排水的。



据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紫禁城古代排水设施也是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宫建造之初,就依照地势设计了排水系统。其中紫禁城北门神武门地平标高46.05米,南门午门地平标高44.28米,南北地平高差约2米,这一坡降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积水能缓慢排泄。



紫禁城内仅保留至今的古代雨水沟的长度就超过15公里,其中暗沟的长度将近13公里。



地面上的水先顺势排入明沟,再排入暗沟,最后汇入内金水河,之后同外金水河等水系相通,融入整个北京市的雨水系统。



为什么这些排水设施能一直沿用至今呢?主要就是因为这些设施大多是用石头建造而成的,经久耐用。


本文链接:http://www.fyepb.cn/news/guonei/218335.html 免责声明:此条信息由编辑或作者发布在环保设备网站,内容中涉及的所有法律责任由此商家承担,请自行识别内容真实性!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今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