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环保设备网
二维码 |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名企动态 > 新闻正文

如今的阿里巴巴市值多少亿?阿里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日期:2022-06-05 10:36:06  浏览量:69   移动端
导读:阿里巴巴市值最高的时候为5万亿,现在才一半,如今的阿里是怎么了?虽说股价涨跌无法预测,但长期而言,股票价格会回归公司价值

阿里巴巴市值最高的时候为5万亿,现在才一半,如今的阿里是怎么了?虽说股价涨跌无法预测,但长期而言,股票价格会回归公司价值。下面就来分析下阿里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现状一:电商霸主地位不稳



老对手拼多多,以及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直播电商崛起,对阿里的地位构成了巨大威胁。2019年-2021年,按GMV计算,阿里的市场份额下滑了13pt,拼多多,及字节/快手则合计增加了14.1pt。




过去数年,拼多多在供给端收拢京东、淘宝体系外的白牌低价商品,抓住阿里、京东的薄弱覆盖地带,实现了奇迹般的狂飙突进。但现在拥有8亿用户量级的拼多多,已经把下沉市场的流量红利挖掘得差不多了。



而在未来两三年,抖音、快手直播电商GMV的同比增速,大概率还会比阿里中国更快。2021年,抖快的直播电商GMV同比增速超过50%。即使未来两三年持续下滑,预计还是能保持在20%~50%区间内。



阿里中国2021财年(2020年Q2-2021年Q1)GMV增速是14%。以阿里中国2021年超过8万亿GMV的庞大体量基数(中国2021年网上零售总额13.1万亿,阿里占比60%+),它的增速和市场整体增速将大体趋同,很难实现20%+增速。2018年-2021年,中国网上零售总额的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是13%。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这个增速已相当可观。



这意味着,至少在未来两三年内,抖快还会持续抢夺阿里中国的GMV份额。当两者增速接近后,份额也相应趋于稳定。



现状二:缺乏新增长点



阿里的四大业务板块中,商业板块是现金牛,承担着为云计算、数字媒体及娱乐、创新业务及其他这3个亏损板块输血的角色。




商业板块中,客户管理收入的同比增速,在1H21财年已下滑到9%。这部分收入主要来自竞价系统的贡献,后者基本是阿里盈利能力最强的业务。而其他3个增量业务板块,要么增收不增利,要么占比还太小影响不足:



云计算:调整完无形资产摊销及股权激励后,可以盈亏平衡。



本地生活:未披露盈利情况,参考美团,大概率小亏。



跨境电商:有可能是盈利的,但营收占比还太小。1H21财年,跨境及全球零售商业”营收212亿,总营收贡献仅6%。



因此,总营收贡献43%的客户管理收入增长大幅放缓、利润率下滑,对阿里盈利能力的负面影响,是云计算、跨境、本地生活等潜在增量业务难以弥补的。



按财报解释,客户管理收入的下滑,是由于“中国电商市场上参与者增多”。可以理解为,这是直播电商崛起,对阿里盈利能力最直接的负面影响。



进一步叠加反垄断导向下,阿里对平台中小商家的“让利”需求,基本可以判断阿里的盈利能力有可能进一步下滑,且在短期内看不到恢复的可能性。



未来阿里会怎样发展?



第一个趋势:“去马云”化



无论马云在上海金融峰会上的讲话在若干年后会否被“正名”,有一点是确定的——马云已经不适合再作为阿里巴巴的精神象征。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外界基本上将马云和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阿里系和蚂蚁金服也乐于接受这样的解读,并且值得肯定的是,不管是从实际经营决策,还是从形象宣传上,马云对于两者的贡献都是无与伦比的。




但现在出了上海的这件事后,马云首先已经不再适合作为两家公司的形象宣传名片,而对于阿里巴巴来说,马云在实际经营决策中很可能也面临着离开中枢的艰难选择。可以这么说,如果马云是为阿里巴巴企业的核心利益服务的话,那么当前马云应该长久且彻底地在形象上跟阿里系进行切割,同时至少短暂地退出阿里系的常规性经营决策,以免给阿里系带来更多的麻烦。



从阿里巴巴的角度来看,虽然除了老马,依然缺乏做企业战略规划的帅才,但是从长远来看,推动核心决策层的制度建设非常有必要,就算现在的事情没办法实质性地影响老马控制和管理阿里系,但是阿里巴巴确实面临着最高领导随时缺失而造成的重大经营风险。



很显然,现在的张勇只能做常规性的企业管理决策,但是阿里作为国内互联网企业的领头者,是要肩负更多社会责任以及转型需求的,换句话说,阿里巴巴现在仍然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它需要更加有魄力同时具备长远眼光的领导者。



所以我认为,阿里系大概率会在未来逐渐淡化马云与阿里系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马云仍会在短期内实际控制这家企业,但在长期内,阿里巴巴可能将会逐步减少对马云的“依赖”。



第二个趋势:技术化



实际上马云对国家政策的解读和趋势的研判一直都算是佼佼者,所以阿里达摩院和平头哥才会先后成立,并且卓有成效。而且大众可能并不知道的是,阿里还有很多与其他企业合资类型的企业,合作方向涉及硬件开发、芯片开发等高科技领域,可以说是国内互联网巨头中涉足科技领域最早也是成就最大的企业之一。



就目前来看,阿里的技术水平在国内也属于第一梯队,逊色于华为,但应该可以跟百度不相上下。只不过阿里当前的技术化仍然呈现出局部性,技术特色鲜明的业务就是阿里云,而阿里达摩院作为商业研究机构,目前还没有明显的应用类型的技术产出。而阿里巴巴的主业为电子商务,当前这个领域的竞争非常充分,并且竞争的主要影响因子也不再是技术,而主要是商业手段。



所以阿里巴巴面临着资源转型的问题,它所掌握的大数据,以及它所能调动的资源,它是去走资本垄断路线巩固业务在行业内的占有率,还是去走开拓路线,将所有资源对准技术新领地?



其实阿里巴巴所走的路,谷歌已经在国外做出了“示范”,谷歌的路子就是在垄断基础上做创新,但是为什么中美两国乃至于全世界都突然开启了反垄断呢?原因就在于垄断是在破坏国家的创新机制。所以从长远来说,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自身,都只能选择更有利于创新的方向。



阿里巴巴的技术化路线在未来五年,甚至十年都将成为一种趋势。



可以这么说,搞垄断对阿里巴巴来说就像捡钱,搞技术化对阿里巴巴来说就像做生意赚钱,前者基本没什么商业上的风险,后者需要冒险,但是后者很可能比前者获得的更多,更何况,阿里巴巴在技术上的底蕴本身就不错。



一定程度上来讲,阿里巴巴在近几年是被马云带歪了,马云被资本左右,就倾向于让阿里系同样走资本路线,像饿了么和盒马鲜生,基本都是资本催化的畸形产物,是很难说得上创新的。



第三个趋势:国际化



有人可能问了,阿里巴巴现在不就是国际化企业?我们可以来看一下阿里巴巴财报中的财务分析,上图是2020年三季度报里的营收组成,我们可以看到核心商业是营收最高的部分,这部分主要是电商体系。而众所周知,阿里的云计算业务、数字媒体及娱乐业务基本都在国内,创新业务没有披露具体信息,不过这里的营收贡献目前还很少。



从这个营收组成我们可以基本得出一个结论:阿里巴巴虽名为国际企业,但实际上海外收入还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这跟美国的互联网巨头相比差距明显。



从国内近几年的趋势来看,国家首要推动的是科技创新,而与之配套的动作可能就是在政策端帮助优质企业出海拓展市场。近期已经签署的RCEP以及未来不久就要签署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在我看来也有一定的为国内企业提供海外发展空间的意思。



国家必然希望这些互联网巨头用科技创新真正服务于社会来赚钱,而不是让这些互联网巨头在国内市场做恶性竞争,同时在这种产业革命前的时期,也一般属于最好的布局时刻,国家肯定希望这些打着我们中国人标签的资本能够出海,在跟外国企业尤其是美国企业进行正面竞争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经验,以及可能的话,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



毕竟中国的崛起可不仅仅是国家财政上升这么简单,它意味着中国企业整个企业集体的崛起,而这些互联网巨头们需要承担起带头作用。



如今的阿里看起来岌岌可危,但小编认为股价与市值的下跌并不能说明所有,而且每个企业发展过程中都会跌宕起伏,只要找准目标,那么阿里的明天是值得期待的。


本文链接:http://www.fyepb.cn/news/mingqidongtai/218581.html 免责声明:此条信息由编辑或作者发布在环保设备网站,内容中涉及的所有法律责任由此商家承担,请自行识别内容真实性!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今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