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环保设备网
二维码 |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清洁能源 > 新闻正文

电网内竟有一处“沉睡的宝藏”?电力需求侧响应已展开试点,激活“宝藏”还需哪些条件?

  日期:2022-11-02 16:10:43  浏览量:175   移动端
导读: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大力提升电力负荷弹性”,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力争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大力提升电力负荷弹性”,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力争到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政策出台后,各地即刻响应——河北出台方案提出“需求侧响应优先”、广东印发《市场化需求响应实施细则(试行)》、安徽省能源局发布《安徽省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试行)》……




电力需求侧响应究竟为何如此受宠?如何激活这部分“沉睡的宝藏资源”?




电力调节作用愈发凸显




所谓“电力需求侧响应”,即引导用电侧调整自身固有用电习惯,减少或推移某时段的负荷以响应电力供应,从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目前,我国的电力需求侧响应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




记者了解到,我国自2010年颁布《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开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2015年,《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需求侧响应和其他需求侧资源在确保电力供需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如今,“需求侧响应”再度频繁出现在国家层面多份重磅文件中。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相继印发的《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等,都对“电力需求侧响应”作出专门部署,要求“推动电力需求响应市场建设”“提升需求侧响应能力”,充分挖掘需求侧潜力,加强可中断负荷管理,引导电力用户参与虚拟电厂、移峰填谷、需求响应。




需求响应何以受此重视?华南理工大学电力经济与电力市场研究所所长陈皓勇告诉记者,在用电高峰时期,用电量急剧攀升,电力常常供不应求,拉闸限电时有发生,从而限制经济发展,但峰段持续时间短,单纯增加基建投资利用率低、性价比低;用电低谷时段电力供大于求,若用电侧无法满足发电机组的最小稳定技术出力,则将导致发电侧“窝电”。“随着电力市场改革逐步深化,需求侧响应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互动资源,在竞争市场中的调节作用愈发凸显。”




目前,在政府力推之下,各大发电企业纷纷积极开展需求侧响应实践——引导电力用户参与虚拟电厂、移峰填谷、需求响应;优化完善电网主网架,在关键节点布局电网侧储能;鼓励用户投资建设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等。




差异化需求响应试点展开




早在2013年,我国就启动了电力需求响应城市综合试点建设,2019年已在江苏、浙江、上海、河南、山东、重庆等省份试点开展了电力需求响应项目,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已有9省份出台了电力需求响应、可中断负荷等相关支持政策。其中,天津、河南、上海等地主要采用约定时间、约定容量的削峰填谷需求响应方式;浙江、山东、甘肃拟将需求响应纳入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冀北将需求响应纳入华北调峰辅助服务市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网浙江电力3月16日印发《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需求响应2021-2023年行动计划》,拟利用三年时间,全面唤醒网荷互动潜力,充分发挥需求响应对于保障电力供需平衡、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电网运行效率等作用。




在华东电力设计院智慧能源室主任吴俊宏看来,需求侧响应是新型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反映了更加科学的电力系统管理思路,即电力系统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义务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和高效运行。需求侧响应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步市场化的过程,最原始粗犷的方式是拉闸限电,最简单普遍的方式是高峰低谷电价。“但是,固定不变的高峰低谷电价也有明显的缺陷,反映不了用户心理变化后真实的高峰低谷情况,因此过去出现了一些地方高峰低谷电价与高峰低谷负荷倒挂的现象。现在大家逐步意识到,动态的、市场化的方式更有助于提升需求侧响应的效果,过去几年我国一些省份采取了财政补贴需求侧响应的方式就是一种有效尝试。”




记者梳理发现,如今试点省份普遍构建了需求响应服务、聚合、信息交互等技术支持系统或模块,通过工业用户季节性尖峰电价、跨区省间富余可再生能源电力现货交易购电差价盈余,多渠道筹措需求响应补贴资金。




解锁“新玩法”




“当前,需求侧响应资源的开发已从传统的‘减少需求’扩展到‘灵活调节与消纳并举’的新阶段了。但电力需求侧响应潜力分析受数据可获得性、技术可操作性等限制,难以充分挖掘需求侧资源潜力价值,可以说这部分资源还处于‘沉睡’状态,是时候‘解锁’高端玩法了。”有业内专家向记者坦言。




在这位专家看来,电力需求侧响应可简单归纳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令性“邀约”,第二阶段是推动进入市场,第三阶段是将其纳入区域能源互联网,第四阶段是区域范围跨空间的源网荷储聚合,“现在尚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培育期’。”




上述专家进一步指出,当电力需求侧响应发展到需要跨省调剂需求侧资源时,就容易出现输电阻塞问题。“因为跨省的主要矛盾是通道资源,当通道权利变成一种可调剂的资源时,已经不是供需的问题了,而是成了输电权的问题,而我国尚未建立该制度。”




此外,当前阶段的需求侧响应还面临一系列标准问题。陈皓勇指出,当前国内各省份需求侧响应的建设,并没有统一的建设规范、统一的终端技术规范和统一的需求响应计算标准,用户侧普遍存在设备普及程度不足的问题,且大多数用户与售电公司对需求侧响应意识淡薄、欠缺专业知识。




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需求侧响应只是一种临时性的不可持续措施。“例如浙江此次补贴单价为4元/千瓦时,听起来诱人,但没有太大的经济效益。参照过去五年的情况,需求侧响应在电网所需的时段都非常短,且基本上在某一区域内才需要。”




对此,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认为,讨论需求侧响应资源不能只基于眼前,将来的电力供需情况很可能发生变化。目前。我国的电量总体供大于求,但电力供应在尖峰时刻依然紧张。




相关预测显示,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各电网缺口较大:预计华北电网总体平衡缺口最大将达1050万千瓦,京津唐、河北电网、蒙西电网最大平衡缺口分别可达50万千瓦、700万千瓦、50—100万千瓦。




曾鸣表示,根据大多数国家的经验,在迎峰度夏电网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用需求侧响应的资源缓解尖峰负荷非常有效。“通过补贴,调动需求侧参与调峰调频,实际上是投入产出最好的办法。”曾鸣分析,如果不通过需求侧响应的手段,就要由发电侧出力,然后配之输配电线路和变电站容量。“即使像浙江提出的4元/千瓦时高价补贴,与发电侧和电网侧的造价相比仍要低得多。所以,需求侧响应也是最有利于优化配置资源的手段之一。”




“需求侧响应资源要比供应侧的资源廉价,因此需求侧响应资源开发越多,将来整体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就越好,不仅降低电力成本,还可提高供电可靠性。”业内专家告诉记者。




目前,有观点认为政府补贴资金太少,呼吁各地方政府广泛建立需求侧响应机制。“实际上,需求侧响应通过政府补贴获取收入是个伪市场,因为电力系统的效率不应该体现为外来的补贴上,不建议政府资金直接补贴需求侧响应,这样有失公平,发挥作用也有限,如果政府补贴,可以补贴全行业,全行业再通过市场机制二次分配。”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对记者表示。




在李永莱看来,目前需完善电力需求响应经济激励机制。建议建立电力需求响应长效机制,出台电力需求响应资金保障和财政、税收、信贷等金融支持政策,完善峰谷电价、尖峰电价、可靠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等价格机制,加快推进需求响应成本纳入输配电价核定政策落地,出台发电上网和电网销售环节的峰谷和丰枯电价联动机制或补偿机制。




此外,李永莱还建议创新电力需求响应市场化模式,通过柔性负荷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完善柔性负荷等需求响应资源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现货市场、容量市场的市场化机制,赋予需求响应资源及其聚合商合格市场主体地位。




本文链接:http://www.fyepb.cn/news/nengyuan/225871.html 免责声明:此条信息由编辑或作者发布在环保设备网站,内容中涉及的所有法律责任由此商家承担,请自行识别内容真实性!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今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