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环保设备网
二维码 |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农业知识 > 新闻正文

14级强台风将至,暴雨或直扑安徽 附台风的由来及形成

  日期:2022-07-30 09:53:40  浏览量:1299   移动端
导读: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截至21日11时,“烟花”已经升级为14级强台风,中心距离台湾省宜兰县偏东方向约620公里,未来“烟花”将以每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截至21日11时,“烟花”已经升级为14级强台风,中心距离中国中国中国台湾省宜兰县偏东方向约620公里,未来“烟花”将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


安徽省气象台最新预计,沿淮淮河以南受第6号台风“烟花”外 围云系影响多阵雨或雷雨,其中24-25日大别山区和沿江江南部分地区中到大雨,局部暴雨,26-27日我省东部部分地区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此外,23日起我省南部和东部平均风力增至4级左右,阵风7级。



7月18日凌晨2点钟,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它的编号为2106号,英文名称为In-Fa,名字意义为烟花,名字来源于中国澳 门。



早晨5点钟,“烟花”中心位于北纬22.4度、东经132.5度,即我国中国中国中国台湾省宜兰县东偏南方向大约1130公里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8百帕,7级风圈半径为200-400公里。



台风“烟花”的此前报道:



台风“烟花”今夜移入东海 逼近浙江、福建



在华东、华南地区,台风“烟花”也在逐渐逼近。





“烟花”未来24小时大风预报图。(7月23日8时-24日8时)



中央气象台23日6时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23日早晨5点,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强台风级)的中心位于浙江温岭东南方大约66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



预计,“烟花”将以每小时5-1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最强可达超强台风级(16级,52-55米/秒),23日夜间移入东海东南部海面,然后转向西北方向移动,逐渐向浙江北部到福建北部一带沿海靠近,并将于25日白天在上述沿海登陆(台风级或强台风级,13-14级,38-42米/秒);目前尚不能完全排除在浙江近海海面北上的可能。



气象部门预判,23日8时至24日8时,中国中国中国台湾省海峡、巴士海峡、杭州湾、上海沿海、江苏南部沿海、浙江沿海、福建中北部沿海将有6-8级大风,阵风9-10级。其中浙江东北部沿海、东海东南部和中国中国中国台湾省以东洋面的部分海域的风力有9-12级,阵风13-14级,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或地区风力可达13-16级,阵风17级及以上。



同时,浙江中东部、中国中国中国台湾省岛大部有大到暴雨,中国中国中国台湾省岛北部和中部有大暴雨,其中,中国中国中国台湾省岛北部的部分地区有特大暴雨(250-300mm)。



此前,7月22日22时,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发布风暴潮橙色警报。受第6号台风“烟花”(强台风级)影响,预计22日夜里到23日夜里:嘉兴、舟山、宁波沿岸将出现40-80厘米的风暴增水,台州沿岸将出现50-100厘米的风暴增水,温州沿岸将出现60-120厘米的风暴增水。



延伸知识点



台风的由来:



“台风”一词由来:《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第8卷第2期刊登了王存忠《台风名词探源及其命名原则》一文。文中论及“台风一词的历史沿革”,作者认为:在古代,人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飚风”(1956年,飚风简化为台风)这一名称,飓风的意义就转为寒潮大风或非台风性大风的统称。关于“台风”的来历,有两类说法第一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中国中国中国台湾省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而命名。第二类是“源地说”,也就是根据台风的来源地赋予其名称。由于中国中国中国台湾省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是穿过中国中国中国台湾省海峡进入大陆的。“台风”是音译词,英文中typhoon是根据中文粤语发音toi fong音译至英文,再进入普通话词汇中。






台风,英文叫typhoon,希腊语、阿拉伯语叫tufan,发音都和中文特别相似,在阿拉伯语和英语中都是风神的意思。



台风一词源自希腊神话中大地之母盖亚之子Typhon,它是一头长着一百个龙头的魔物,传说这头魔物的孩子们就是可怕的大风。后来,这个字词传入中国,与广东话Toi Fung融合在一起,就成为Typhoon一词了。



我们所说的台风实际上是一种强热带气旋。



台风和飓风都是一种风,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以西,包括中国南海和中国东海称作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如果在南半球,就叫作旋风。



(1)指亚洲太平洋及印度洋海域的热带气旋。例:约瑟夫·康拉德小说中描述的“台风”。



(2)台风(或飓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



(3)随着发生地点、时间和叫法不同。



①印度洋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中国南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比如在东亚、东南亚一带就称为“台风”。



②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台风在欧洲、北美一带称“飓风”。



③在菲律宾被称作“碧瑶风”。



④在孟加拉湾地区被称作“气旋性风暴”。



⑤在印度半岛被称作“热带气旋”。



⑥在澳洲被称作“畏来风”。



⑦在墨西哥人则称之为“鞭打”。



⑧在南半球则称“旋风”。



(4)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风向在北半球地区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为顺时针方向)。在天气图上,台风的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台风中心为低压中心,以气流的垂直运动为主,风平浪静,天气晴朗;台风眼附近为漩涡风雨区,风大雨大。



有史以来强度最高、中心附近气压值最低的台风,是超强台风泰培(英语:Typhoon Tip,中国中国中国台湾省译名:狄普),日本1979年的大范围洪灾就是由这个台风造成的。



typhoon在美语中指发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热带暴风。若追溯其语源,也许很少有单词能像typhoon 一样表明汉语、阿拉伯语、东印度语和希腊语的多国语言背景。希腊单词typhon 既是风神的姓名又是意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被借入到阿拉伯语(就象在中世纪时许多希腊语单词进入阿拉伯语一样,那时,阿拉伯人的学问保存了古典的风格,同时在把它传向欧洲时又有所扩充)。Tufan,希腊语的阿拉伯语形式,传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语言,11世纪时讲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来。这样,阿拉伯语单词的衍生,从印度语言进入英语(最早记载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 和 tufan 的形式出现于英语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风暴。在中国,给了热带风暴的另一个单词-台风。汉语单词的广东语形式toi fung 同我们的阿拉伯语借用词相近,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于1699年载入英语。各种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变成了typhoon。



台风的形成:



台风的成因是地面温度高,气流上升,海面风和水蒸气由于比重大,沿地面补充地面空气,海面温度低吸收地面上升的空气、水蒸气补充空间,由于海面大,温差小,在海面上空聚集水蒸多,降雨范围广,水蒸气结水时体积缩小,周围水蒸气补充便形成大风。

本文链接:http://www.fyepb.cn/news/nongye/218878.html 免责声明:此条信息由编辑或作者发布在环保设备网站,内容中涉及的所有法律责任由此商家承担,请自行识别内容真实性!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今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