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环保设备网
二维码 |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光伏产业 > 新闻正文

阳光、电池、汽车都能“各取所需”,光储充一体化才是未来主流

  日期:2023-05-12 22:58:01  浏览量:127   移动端
导读: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发布的文章《奋力谱写统筹电力发展和安全新篇章》中提到,在"十四五"以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我国将深入推进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发布的文章《奋力谱写统筹电力发展和安全新篇章》中提到,在"十四五"以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我国将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新时代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光储充一体化具有广阔的前景。




自中国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之后,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深度减排成为了能源行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可以说实现碳中和、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发展顶层设计的一部分。




光储充一体化是未来充电趋势




光储充一体化,未来的充电桩模式。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相比于电动车的快速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导致存在巨大的充电桩缺口。而新能源发电和电动车快速发展为"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电动汽车和充电桩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光储充系统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理想方案,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更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上的一次创新尝试。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能够利用储能系统在夜间进行储能,在充电高峰期通过储能电站和电网一同为充电站供电。既实现了削峰填谷,又能节省配电增容费用,同时能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和不稳定等问题。




光伏、储能和充电设施形成了一个微网,根据需求与公共电网智能互动,并可实现并网、离网两种不同运行模式。储能系统的使用还能缓解充电桩大电流充电时对区域电网的冲击。




对于新的商业区、小区来说,当建设充电桩、充电站时,配电容量可以重新规划,但对于电容不足的老旧小区,配电则十分困难。对此,能量缓冲则极为必要。在以往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中,主要是以电网为主导。没有电网资质的民资或个体企业,在建设充电站的过程中往往可能会面临土地资源不足或电网接入的问题。在原有的配电网络中,日常负荷可能将用到80%的能量,而剩余20%的能量不足以供充电站使用,尤其是有集中充电需求的新能源物流车和电动汽车租赁企业。




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将能够解决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里配电网的问题,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




“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经济价值




削峰填谷,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可以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配电容量不足的问题,它利用夜间低谷电价进行储能,在充电高峰期通过储能和市电一起为充电站供电,满足高峰期用电需求,既实现了削峰填谷,又节省了配电增容费用,增加新能源的消纳,弥补了太阳能发电不连续性的不足,提高了能源转换效率,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方式。




在社会效益方面,光储充一体化电站有助于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提升供电可靠性,同时提高需求方参与的主动性,提升整个电力市场的稳定水平和运行效率。




资源整合,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建筑利用率方面,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也有着独特的作用。光储充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将能够解决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里配电网的问题。不仅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的绿色电力补充,各类停车场、工业园区等也能最大限度利用建筑的空闲面积,还减少了用地面积,节约了土地资源成本,还可与“光伏+交通”模式结合,改造高速沿途的加油站和休息区,增加绿电比例。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加收益




近年来,随着“光伏+储能”成本的持续下降,不少光伏企业纷纷入局“储能领域”,以光储深融合的模式迎接碳中和碳达峰。包括小米、华为、特斯拉等企业纷纷发力“光储充一体化”建设。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作为一种新能源微网系统,可以为充电设施企业提供持续的绿色电力。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光储充一体化电站能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在电价较低的谷期利用储能装置存储电能,在用电高峰期使用存储好的电能,避免直接大规模使用高价的电网电能,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一方面缓解了充电高峰时大电流对区域电网的冲击,另一方面通过峰谷差价,给充电站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配套新能源汽车推广,利于解决充电难问题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补给站”,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车桩比的提升以及超级快充的普及,对充电设施的供电容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现有充电网体系也带来了很大挑战。




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即发、即用、即储”的模式可以降低充电损耗,推广建设之后不仅可以解决电车用户充电难、充电久的问题,还进一步降低了在交通领域的碳排放,赋能新能源汽车更多的绿色价值。




电池需求量爆发




2023年一季度国内外光伏需求旺盛,展望全年,在产业链价格回落拉动光伏经济性持续提升下,欧洲、国内分布式等市场在组件降价刺激下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国内地面电站、东南亚、中东非等对价格较为敏感市场被抑制的需求也有望释放,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我们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或达350GW。




随着产业链持续降本增效,TOPCon电池/组件目前经济性已经优于PERC,行业快速扩产下我们预计2023年TOPCon电池/组件出货量有望达到100-150GW,有望拉动POE类胶膜占比快速提升。




HJT降本方式较多,2023年有望持续推进,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相关主辅材也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在国家能源局举办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介绍,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




此外,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市规划了“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总规模将近70.55GW。其中百兆瓦级项目成为常态,20余个百兆瓦级项目实现了并网运行,5倍于2021年同期数量;规划在建中的百兆瓦级项目数达400余个,其中包括7吉瓦级项目。




预计到2027年,中国的储能市场将步入T瓦时代。




纵观国外市场,有机构预测,2023年全球储能总需求达到188GWh,同比增长60%,中国增长94%,美国增长57%,欧洲增长5%。尤其是欧洲能源危机下,欧洲户用光储高经济性得到市场的认可,光储刚性需求明确,光储需求开启爆发式增长。




可以预见,在新能源的蓬勃发展之下,光储融合的市场空间巨大!

本文链接:http://www.fyepb.cn/news/qingxishebei/229629.html 免责声明:此条信息由编辑或作者发布在环保设备网站,内容中涉及的所有法律责任由此商家承担,请自行识别内容真实性!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今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