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环保设备网
二维码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创新 » 水处理

“十四五”期间或迎发展新局面,未来水务行业热门发展方向都有哪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日期:2022-06-27 12:28:01  浏览量:83   移动端

水务行业作为重要的市政公用事业和民生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强化引导,相关技术标准的逐步制定和完善、财政资金的支持和社会资本的大量进入等背景下,在“十四五”期间将迎来新的发展局面。



01


2021水务行业发展回顾


1、国家政策引导,进一步明确行业发展方向


今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 “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对水务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明确要求和规定,其中涉及关键词有:生态环境(22次提及)、节水(11次提及)、垃圾/危废/固废(9次提及)、污水(8次提及)、水源(提及6次)、防洪/汛(提及6次)、管网(4次提及)、环境基础设施(4次提及)、环境质量(3次提及)、智慧城市(2次提及)、农村人居环境(2次提及)、黑臭水体(2次提及)、供水/饮用水(2次提及)、城市更新(2次提及)、污泥(2次提及)、水价(1次提及)等。


为了进一步落实“十四五”规划对水务行业的上位指导,国家相关部委于今年陆续颁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城镇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排污许可提质增效行动计划(2022-2024年)》(征求意见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一大批重要政策和文件。

在今年12月8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总书记专门批示:“十四五”期间,必须把管道改造和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来抓,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加快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等。


2、国家财政加强,继续扩大基础设施投资


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为6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亿元,积极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三农”和水利、重大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建设。

同时,今年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精准用于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物流、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推动有效投资。


例如:在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指出,2021年全国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00万吨/日,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17亿元;2021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194.98亿元用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青海省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地区工程建设获得国家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9130万元重点支持等。


3、国家标准制定,逐步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城镇给水排水标准化工作是给水排水系统工程建设、产品生产和日常管理活动的重要技术支撑和保障,城镇给水排水标准的制订和实施直接影响着给水排水系统工程设施的质量、安全、功能、效率和服务。


按照新修订的标准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意见的要求,城乡建设部分共有38项全文强制规范,其中涉及给水排水的有3项:《城乡给水工程项目规范》《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和《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其他标准最后都将逐步转化为推荐性标准。

其中,GB50014-202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标准》于今年发布并实施,为保证给水排水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自此,城镇给水排水标准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02


国内水务市场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2022 年 1 月全国水务市场中标项目及标段 419 项,建设投资金额共计 807.59 亿元。

环比来看,项目数量下降 26.1%,投资金额增长 28.2%,同比 2021 年 1 月,项目数量增长 12.3%,投资金额增长 26.2%。


1 月,中标水务项目含 12 个 PPP 项目、2 个 EOD 项目。

建设投资金额排名前 10 的项目及标段合计达 287.33 亿元,占 1 月水务项目建设投资金额的 35.6%。

长江宜都段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EOD 项目(一期)投资金额超 108 亿元,位列榜首。


从项目的区域分布来看,2022 年 1 月,全国七大区域均启动水务项目。

其中,华中、华东、西南地区水务项目数量占比分别为25.1%、 23.9%、23.4%,建设投资金额占比分别为 36.1%、27.9%、20.3%,均位列 1、2、3 位。


从项目分布的具体省份来看,全国(港澳台未统计)29 个省(区、市)启动水务项目。

从建设投资金额来看,位列前 3 的省份为湖北、 山东、江苏,均在 69 亿元以上,其中,湖北省水务项目建设投资金 额超 166 亿元。

3 省项目建设投资金额占 1 月全国水务市场建设投资金额的 38.9%;从项目数量来看,位列前 3 的省份为湖北、云南、河 北,均超过 32 个(含 32 个),3 省项目总数占 1 月全国水务项目数量的 29.4%。


长江经济带 11 省市水务项目数量及建设投资金额在全国占比分别为 58.7%、67.4%。


从项目数量来看,2022 年 1 月中标的 419 个水务项目,以污水处理项目为主,占比为 43.0%,其次为水环境治理项目和供水项目,占比分别为 30.8%、22.4%;从项目建设投资金额来看,以水环境治理项目为主,占比为 49.3%,其次为污水处理项目、供水项目,占比分别为 31.0%、14.7%。


03


水务行业热点方向


方向一低碳化发展


2021年3月15日,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标志着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2021年也正式成为了中国开启“碳中和”的元年,中国真正迈入低碳发展时代,低碳化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发展导向。

按联合国数据,全球污水处理等水处理行业碳排放量大约占全球碳排放量2%左右。

水务行业的减污降碳对碳达峰和碳中和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碳减排领域。

在给水系统中,取水、原水输送、自来水输送等环节都涉及大量的能耗。


而在排水系统中,污水处理行业既是能耗大户,还需要消耗大量药剂,间接排放温室气体。

同时,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并逸散大量甲烷(CH4)和一氧化二氮(N2O),产生直接碳排放。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表示曾表示,污水处理行业尽管经济总量、投资规模和从业人员只有经济全行业的千分之一,但碳排放量却占全社会总排放量的1%-2%,是名副其实的高碳行业。

一些水务行业龙头纷纷开展了相应探索和实践,如北控水务通过BE-EMR借助工艺智能机器人“北控小蓝”,可以实现生化系统运行的无人值守和闭环控制,通过对水、泥、气、药等各个关键工艺参数的智能控制,达到行业运行专家的控制水平,大幅度节省运行的电耗和药耗,降低电耗10-20%,降低药耗20-90%,同时提升处理水质,提高系统抗冲击能力,溶解氧控制精度达到±0.1mg/L,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首创环保通过生物模拟技术,通过合作成功将荷兰业已成熟的“模型协议”移植到我国污水处理厂,实现该水厂碳源投加量降低70%以上,运行成本降低1800万元/年。

预计未来会通过提质增效、节能降耗、能量回收等方面来进一步推动水行业的碳中和目标。



方向二智慧水务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国家层面的政策,和各地相继出台的相关政策,不断促进数字化发展。

水务行业作为重要的城市基本服务行业之一,也必将进行数字化转型。

智慧水务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务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掘数据价值和逻辑关系,实现水务业务系统的控制智能化、数据资源化、管理精确化、决策智慧化,保障水务设施安全运行,使水务业务运营更高效、管理更科学和服务更优质。

我国管网漏损率高,水处理效能低下,运营管理上存在以现有能量消灭潜在能量、以药物去除污染物等不可持续问题,且在技术调控、能量消耗、药剂添加等方面有大水漫灌、粗放经营现象,难以保障水处理单元高效精准运行,因此发展智慧水务势在必行。


预计将呈现两个主要趋势,一是“供排污”一体化智慧管理系统将成为行业重要发展趋势。

即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在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实现有机地结合,对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实现统一管理。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供排污”一体化改革是最重要任务的任务之一。

全国多地水务公司也陆续开展“供排污”一体化工作,在“供排污”一体化发展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供排污”一体化智慧管理系统的应用需求亦不断增长。

二是智慧水务逐渐融合于智慧城市发展体系。

当智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必然产品。

而智慧水务的建设,不仅需要硬件支持,也需要软件支持,利用传感器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手段,最终达到增收、减支、人性化的目的。

智慧水务通过提高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系统的智慧化水平来打造智慧水环境,有力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智慧城市进一步升级发展,同时智慧水务将逐步融合于智慧城市发展体系,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将逐步提升。


方向三农村水环境治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强调“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治理人口集中村庄,不适宜集中处理的推进小型化生态化治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等。

其中,“分区分类推进”意味着农村污水治理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则意味着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力度要较以往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与相对成熟的城镇污水处理模式相比,农村污水处理通常面临着如下问题:污水排放总量不大、点多分散、收集难度大、不同时段水量差异大、污染物负荷变化范围大、管网建设滞后、运营管理不够科学甚至闲置不用等问题。

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由于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集,能够建设集中的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中部地区已开始建设集中的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但接户率不高;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稀疏,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严酷,很多地方尚未具备建设村级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的条件。


近日,不少地方围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展开部署。

广东提出,2022年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新增1000个以上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省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50%以上。

新增完成整治30个面积较大的农村黑臭水体。

福建提出,2022年全省新推进50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各设区市各推进1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样板工程建设。

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在福清、诏安、云霄、南安等4个县(市、区)优先启动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

截至2020年底,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仅为25.5%。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要求,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

整个细分市场的市场空间巨大,需根据不同区域的财政能力、环境承载能力、生活习惯等存在差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因地制宜制定时序和选择模式,也需要更多的利用市场化方式,将环境治理和产业开发相融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希望各水务企业能够把握时代机遇,塑造自身核心竞争力,以高质量发展引领转型升级,以高质量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以高质量发展赢得未来。


本文


特别提示:环境保护网技术创新频道所发布信息属作者个人主观观点,部分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网不承担任何法律相关责任。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