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环保设备网
二维码 |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技术前沿 > 仪器仪表 > 新闻正文

上海微系统所在300mm大硅片晶体生长的数值模拟研究方面取得重要

  日期:2023-06-14 10:52:02  浏览量:121   移动端
导读:300mm大硅片是集成电路制造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对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支撑作用。针对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对低氧高阻、近零缺陷等硅片产品的迫切需求,亟需解决大直径、高质量硅单晶晶体生长技术中
300mm大硅片是集成电路制造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对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支撑作用。

针对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对低氧高阻、近零缺陷等硅片产品的迫切需求,亟需解决大直径、高质量硅单晶晶体生长技术中的氧杂质输运、晶体缺陷调控等基础科学问题,进而开发大直径单晶晶体生长技术,实现特定的晶体杂质、缺陷的人工调控,满足射频、存储等领域的应用需求。

近日,中科院微系统所魏星研究员团队,在300mm晶体生长的数值模拟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该团队自主开发了耦合横向磁场的三维晶体生长传热传质模型,并首次揭示了晶体感应电流对硅熔体内对流和传热传质的影响机制,相关成果于2023年05月以 Effects of induced current in crystal on melt flow and melt-crystal interface during industrial 300 mm Czochralski silicon crystal growth with transverse magnetic field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旗下晶体学领域的旗舰期刊《Crystal growth & design》上。

在本工作中,通过对比三组仿真结果,系统的分析了晶体电导率、磁场强度、晶转速率这三个关键参数对晶体内感应电流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其对熔体对流、温度分布和界面形状的影响。

结合实验数据,模型准确性得以验证,并预测了建模所需的合理的晶体电导率。

研究结果表明,当晶体中感应电流增加时,界面下强制对流的驱动力逐渐从离心力转变为洛伦兹力,并改变强制对流的旋转方向,从而影响固液界面形状。

这项研究弥补了传统模型的忽略晶体感应电流的不足,首次系统地揭示了晶转引起的感应电流以及关键工艺参数对传热传质、固液界面等的影响,大大提高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为近零缺陷硅片产品晶体生长技术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陈松松助理研究员为文章的第一作者,魏星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原名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是中国最早的工学研究机构之一。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学科领域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方向为微小卫星、无线传感网络、未来移动通信、微系统技术、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图1模型示意图图2 (a)晶体感应电流,(b)强制对流驱动力示意图和熔体自由液面温场、流场分布图

本文链接:http://www.fyepb.cn/news/yiqi/20230515633722.html 免责声明:此条信息由编辑或作者发布在环保设备网站,内容中涉及的所有法律责任由此商家承担,请自行识别内容真实性!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今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