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环保设备网
二维码 |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光伏产业 > 新闻正文

光伏海外市场需求旺盛,中国企业能否应对贸易壁垒?

  日期:2023-08-16 11:03:31  浏览量:531   移动端
导读:据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相关人员透露,2022年,以光伏、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我国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

据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相关人员透露,2022年,以光伏、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我国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成为出口新增长点。同时,2023年上半年,出口增长幅度仍然保持高水平,今年的出口增长或依旧可观。




“光伏产业仍然有着非常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业界有着这样的共识。截至目前,我国光伏产业链已经基本成熟,且头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足以与海外巨头比肩,技术有一战之力,供应能力也趋于完备,竞争优势可见。再加上多国大力支持和发展光伏产业,这给国内光伏产品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上半年光伏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1.6%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202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总体保持平稳向好发展态势,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均实现高速增长。根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同比增长均超过65%。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




具体来看,多晶硅环节,1至6月全国产量超过60.6万吨,同比增长66.1%。硅片环节,1至6月全国产量超过253.4GW,同比增长65.8%。电池环节,1至6月全国晶硅电池产量超过224.5GW,同比增长65.7%。组件环节,1至6月全国晶硅组件产量超过204GW,同比增长65%;出口达到108GW,同比增长37.3%。




在光伏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背后,国家各部委多个相关政策对光伏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2023年2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 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填补风电、光伏等领域发电效率标准和老旧设备淘汰标准空白,为新型产品设备更新改造提供技术依据。完善产品设备工艺技术、生产制造、检验检测、认证评价等配套标准。拓展能效标识和节能低碳、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产品认证实施范围。




2023年1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快智能光伏创新突破,发展高纯硅料、大尺寸硅片技术,支持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生产,推动N型高效电池、柔性薄膜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规模化量产能力。




同时,鼓励开发先进适用的智能光伏组件,发展智能逆变器、控制器、汇流箱、跟踪系统等关键部件。加大对关键技术装备、原辅料研发应用的支持力度。鼓励开发安全便捷的户用智能光伏系统,鼓励发展光伏充电宝、穿戴装备、交通工具等移动能源产品。探索建立光伏“碳足迹”评价标准并开展认证。加快构建光伏供应链溯源体系,推动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2022年1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指出,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废钢、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研究制定重点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总体方案,开展光伏压延玻璃产能预警,指导光伏压延玻璃项目合理布局。加快能源电子产业发展,推动智能光伏创新发展和行业应用,完善光伏、锂电等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




多家上市公司光伏产品外销亮眼




近年来,光伏行业发展迅速。从出口方面来看,多家生产光伏产品的上市公司在海外市场取得好成绩。




阳光电源(300274.SZ)8月3日在深圳互动易平台上表示,公司成立伊始就树立了全球化的发展战略,核心产品光伏逆变器已批量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欧洲、美洲、亚太、中东、南部非洲等主要光伏市场,2022年公司海外地区收入占比47%。




2022年,公司光伏逆变器全球出货量77GW,其中渠道发货90万台。截至2022年12月,公司逆变设备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340GW。同时,公司在2022年加码布局欧洲、美洲、澳洲、中国渠道市场,全球370个服务网点,包含85个全球服务中心、280个授权认证服务商,并以客户为中心,与全球客户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连续签约数个GW级逆变器订单,分布式市场业绩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球主流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海外业绩方面,公司2022年海外地区实现营业收入190.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7.35%,同比增长107.71%,毛利率达27.33%。




东方日升(300118.SZ)6月16日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谈到,目前,公司产品累计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各个地区客户的运费结算模式多样化。未来,公司将持续聚焦光伏电池组件主业,提升组件产能和销售规模,通过规模化、一体化等手段提升主营业务利润率。




东方日升在2022年度报告中披露,公司光伏组件业务处于光伏行业全球领先地位,出货数据多年位列全球前列。截至2022年底末,公司光伏组件年产能为25GW,产能主要分布于浙江宁波、江苏金坛、浙江义乌、安徽滁州、马来西亚和内蒙古包头等生产基地。通过过硬的产品品质,公司先后获得德国TUV、美国UL、英国MCS、欧盟CE、澳大利亚CEC、国家CQC等产品行销全球需要的认证。2022年,公司组件实现销售13.5GW。其中,海外组件销售量达到8.1GW,尤其是巴西、澳洲、智利、波兰、丹麦等新兴市场组件出货实现较大突破。




回天新材(300041.SZ)3月22日称,受益于多年的渠道基础和标杆客户合作升级,公司海外业务近年来持续高速增长,销量、利润屡创新高,出口产品主要是光伏新能源、通讯电子领域配套系列产品,锂电池领域产品亦开始逐步起量。




回天新材2022年度报告显示,目前公司产品出口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南亚、中东、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采用一级经销商与大客户直供相结合的销售模式,销售网络正在不断扩大、完善过程中。2022年,公司国内市场实现销售收入31.88亿元,同比增长约19%;出口业务销售收入达5.26亿元,突破历史新高,同比上年增长约92%。




海外市场:至关重要、更加复杂




国际市场广阔的增长空间,中国光伏企业的技术、产能和成本优势,都对消化当前正在扩张的产能有重要作用。而国际市场一旦受到抑制,就会加重国内企业的过剩形势。




出口区域方面,深陷能源危机而加速能源转型的欧洲是第一大市场,2022年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46%,同比大增114.9%,其中出口欧洲的转运国荷兰是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美国方面,为了规避关税壁垒,头部组件厂商纷纷在东南亚国家设厂,从国内进口硅片、电池在东南亚生产组件再出口至美国,这也带动了硅片、电池这类上游产品出口增速,尤其是电池出口同比大增130.7%。据光伏行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这一趋势仍在延续,硅片、电池片的出口占比有所增加,且主要出口至东南亚国家。 东南亚国家也迅速成为美国进口光伏组件的主要来源国,而这背后主要是中国光伏企业在东南亚的产能。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光伏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出口形势。




俄乌战争深刻改变了全球能源格局,能源转型提速,能源安全更受重视。过去欧洲依赖俄罗斯的油气资源,而在能源转型提速之后,中国在光伏和新能源车产业链的主导地位变得更加瞩目。




欧洲、美国、印度是全球最重要的几大市场,如今都在不断对中国出口光伏产品设置贸易壁垒,并努力打造自己的光伏产业链。这些壁垒和本地化的努力,未来将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前景带来影响。




国际能源署在2022年7月发布的《光伏全球产业链报告》中认为,光伏供应链集中带来脆弱性,给能源转型带来潜在挑战。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支持光伏发电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增加需求和降低成本上。然而,还需要有弹性和可持续的供应链,以确保在全球范围内及时、经济高效地交付太阳能电池板。因此,各国政府需要将注意力转向确保太阳能光伏供应的安全,将其作为清洁能源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各国应评估其国内太阳能光伏供应链的脆弱性和风险,并制定应对策略和行动。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 (IRA) 正在努力构建国内的光伏产业链。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IRA》,根据该法案,未来10年,美国将投入3690亿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其中在光伏制造端,IRA 对光伏全产业链都有补贴,至2029年,IRA对对组件补贴7美分/瓦,电池4美分/瓦,硅片12美元/平方米,多晶硅料3美元/公斤。




据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SEIA)和伍德麦肯兹 (Wood Mackenzie) 在2023年6月联合发布的《二季度美国太阳能市场洞察》报告,由于美国后续政策要求不仅组件需要本地化生产,也对上游原材料提出本地化要求,而当前美国并没有电池片产能,预计这会催生电池领域的投资,进一步促进光伏供应链的本地化,预计到2026年,美国本土电池片产能将增长到20GW,本土组件产能达到60GW。




印度是中国和美国之外唯一的10GW级光伏市场。印度光伏组件80%以上从中国进口。为了摆脱现状,印度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既包括设立贸易保护政策,也制定了对本土光伏制造业的补贴政策。




印度政府2021年4月发布生产制造激励 (PLI) 计划,计划在五年内投入450亿卢比,支持建立10GW的光伏综合制造厂。2022年9月,印度把PLI计划的投资额从450亿卢比增至2400亿卢比,大力推动光伏产品本土化生产。




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净零工业法案》提出,对光伏产业将“推动投资、刺激需求、促进制造业和项目的许可、以及提升和再培训欧洲劳动力”。




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下,补贴大战已经开启,国际光伏市场将不再是单纯的经济竞争。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测算,《IRA》对光伏每个环节的税收抵免叠加之后,理论上从多晶硅到组件的整个生产可以有17美分左右的补贴,这基本接近于中国目前的实际生产成本。




BP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表示,预计其他国家会更多地出台类似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的政策。原因有二:首先能源转型的速度还不够快,需要有更多支持政策来助推发展。第二,各国政府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和企业都已认识到了这一点。




从出口产品到出口产能?




国际能源署在2022年底发布的《可再生能源2022-2027预测报告》中表示,美国、印度的新政策会使得光伏制造多元化,虽然中国仍将主导这一产业,但到2027年,中国在全球产能中的占比会从当前的80%-95%缓慢减少至75%到90%,如果地缘政治和本地制造的影响扩大,这一比例可能缩减至60%到75%。报告还警示,全球光伏供应端的投资已经明显超过需求,中国各环节产能利用率可能降至当前的一半。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能否应对这一变局?




短中期来看,中国光伏的成本和技术优势依然难以撼动。




在各国都在发力的组件环节,据伍德麦肯兹的分析,中国产组件的成本要比美国、欧洲制造的组件低将近60%,其中原材料成本贡献最大。如果没有补贴,欧洲、美国、印度产的组件与中国比都处于明显劣势。




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师谭佑儒表示,欧盟法案要求公共采购需优先考虑本土制造的硅棒、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希望未来欧盟制造的光伏产品可以满足至少40%的需求。然而,欧洲的本地光伏制造成本较高,很容易就会突破《净零工业法案》要求采购时10%的价格溢价门槛。因此,结合欧洲目前的能源需求和低碳转型目标规划,预期短期内中国对欧洲的光伏出口依然相对乐观。未来,由于欧盟将实施更广泛的低碳认证政策,可能会对中国企业在供应链环节的碳足迹追踪认证和生产减低碳排放提出更高的要求。




面对不断涌现的贸易壁垒,中国企业正在谨慎考虑出海。




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李俊峰认为,在市场化的语境下,不同国家的产业链分布是产业分工的市场选择,全球化就是市场化语境下的产业合理分工。但是,如果将产业链安全问题政治化,不按市场规则出牌,那全球所有企业都要提高警惕。即使是在市场化的语境下,也不提倡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未来,中国光伏企业要更积极地在全世界布局,以全球化的产业链布局方式赢得全球市场。这一点中国光伏企业应该像日本、德国、美国企业学习,比如丰田、西门子、杜邦等。




李振国=表示,各国对光伏的需求都在增加,相应的各国扶持本土光伏制造业的政策也将成为一种趋势。在此情况下,走出去成了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他也坦言,海外建厂的复杂度在提高。欧美等国的扶持政策最后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国内一家光伏制造企业市场负责人=表示,不担忧国内市场的竞争,更担心国际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目前看,欧盟对中国光伏的政策不会像美国那样强硬,欢迎中国光伏企业过去合作建厂,但在欧盟合资建厂面临诸多满足当地法规要求的挑战,中国企业也需要谨慎。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表示,现在很多企业去国外调研,但决策很难,远不如为了规避“双反”在东南亚设厂的速度,因为去了之后也不知道能不能拿到补贴。美国的市场就那么大,而且它补贴力度那么大说明成本很高,中国本土的生产成本还在一直往下降。

本文链接:http://www.fyepb.cn/news/qingxishebei/20230515635648.html 免责声明:此条信息由编辑或作者发布在环保设备网站,内容中涉及的所有法律责任由此商家承担,请自行识别内容真实性!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今日新闻